
大厂寒冬 快到35岁的我要考公上岸
宇宙的尽头是考公吗?这个答案,在互联网大厂的隆冬腊月越来越引人深思。
2022年度,国考报名人数首次突破200万,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幅达34%。西藏自治区邮政管理局招考的“三不限”岗位,竞争比甚至高达20813:1。
这其中,就有一批职场人走进考场。特别是在2021年,互联网、教培、汽车、互医、科技金融等行业都先后经历了不同程度的优化调整,越来越多的职场人选择走上更为艰难的考公路。
在职场社区平台脉脉上,互勉备考的、有幸上岸的、只能望而生羡的各路脉友,也会频发感慨。“上岸”一词甚至登榜2021年度脉脉十大职场黑话。
从“打工人”到“考公人”,从“世界这么大、我想去看看”,到求上岸、求稳定,变化的不仅是行业大环境,更是负芒披苇后遵从内心的再次抉择。
不想陷入35岁职业被动,我做出选择
萧鑫 30岁 前程序员
本科毕业后,萧鑫就来到了一家互联网大厂工作。当时主要想着趁年轻,自己能进入这个高成长、高福利的行业跟着拼搏一把。29岁时做到了高级程序员,年薪70万左右,但他的心里却开始发慌。
距离35岁“高压线”只剩几年,这样的薪水还能赚多久,这样的奋斗还撑多久,萧鑫不想陷入35岁的职业被动,于是,29岁时选择考公。
如今他已成功上岸,回到老家的市直机关工作。从年薪70万+到如今年薪20万左右,几个月的职业过渡期,感觉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美好。对萧鑫来说,有利有弊,但归根结底,这只是一种选择。
其一,互联网大厂都聚集在一线城市,放弃大厂工作,也相当于可以脱离一线城市。回到老家,房价没有那么高,买房压力不大。但带来的弊端是医疗和教育资源不足。
其二,工作节奏没有一线城市那么快,下班不再是半夜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出租屋。但这样的日子久了,也感觉自己曾经的那股拼劲儿正在减弱。
其三,工作晋升更多是论资排辈,不再是互联网的唯能力论。虽然互联网会存在各种PUA,但外面世界很大,可以抱着此处不留爷、自有留爷处的心态去跳槽,去选择适合自己的团队。
萧鑫的心路历程在脉脉上引起热议。有脉友问萧鑫,是不是如果当时在大厂拿到股票、晋升专家,也就不走了。他回答,也有可能,但还是会考虑能拿多久。
这几个月,萧鑫都在做原来想做,但没时间去做的事情。感觉现在一闲下来,反而觉得自己有点虚度了。至于薪资差距上的感受,庆幸的是自己还有多年的小积蓄,生活不至于那么拮据,只是现在买东西时会带着一丝丝的犹豫。
有脉友对此评论,可能是“之前的人生已经习惯了加班加点,享受一股虚无缥缈的奋斗氛围,来到新环境还存在惯性,没法切换。”萧鑫也会笑着承认,或许是原来是被资本推着走,现在时间多了,反而没法适应。
也有脉友分享自己的心得:互联网就不是论资排辈了吗?论资排辈的好处在于年纪大了也可以论资排辈,凭实力说话虽然在年轻时看起来很有吸引力,但等你老了后实力不见得能上去、甚至下降,但别人对你的要求却越来越高。长期来看,还是论资排辈的风险低、收益高。
对萧鑫来说,赛道的转换可能有利有弊,归根到底是一种人生选择。而对另一位脉友章励而言,有过大厂打工人的经历,自己会更加珍惜上岸后的生活。
现在的幸福感,全靠以前当“社畜”对比获得
章励 25岁 前软件开发工程师
章励以前在一线城市的科技公司做软件开发工程师。自从考公考回了老家之后,每天过得都是神仙般的生活。平均每天只上6.5小时的班,其中还包括一部分可以自主掌控的时间。虽然整体上收入并不高,但是真的舒适得很。而且两个人的公积金就能解决家里的房贷,首付解决了就可以原地飞起。
脉友们之间流传着几句话:年少不知体制香,一心来到互联网,卷了几年才惊觉,考公上岸正道光。的确,对于35岁的“程序猿”来说,上岸就是一片岁月静好。
章励也会不时感慨:幸福生活,来之不易。如果自己一毕业就考公回来,估计是会后悔的,现在的幸福感,全靠与前两年996当“社畜”的生活对比获得。
如今,章励在脉脉上发的动态,会附上每天下午5点半下班时的蓝天,让一帮互联网人欣羡不已。有的资深研发工程师在帖子下感叹,自己曾经半年多都没有见过下班的太阳,也有的开发工程师感慨,自己过得是丧偶式婚姻,子不认父。
对于赛道的转换,正如脉友们的感慨,“上岸是对的,更多的是要着眼于以后的生活,包括家庭生活、年龄大了以后的保障等,经历过前几年的拼搏之后,褪去浮华也未尝是一个正确的选择。”
但上岸后,也有人会因为学科背景与工作性质的差异等实际问题而感到不适应,雨燕就是其中一个。
理科生的我,现在有点不适应
雨燕 前研发人员
“我是之前考公,在三线老家上岸的。劝各位三思吧,公务员也不一定都能舒服躺平。”雨燕在脉脉上发帖分享道。
读硕士的时候,雨燕也曾在大厂干了一段时间研发,后来觉得节奏不太能适应,加上家里更希望自己回老家安稳,于是就回到老家,在区里工作。
周围同事都是比自己大一轮,碰上领导开会也得加班到很晚,而且什么学校啊、实习的都不看了,就整体写公文,感觉自己快写吐了。
雨燕是理科生,真的觉得公务员整天写材料不太适合自己。自己只会拼拼凑凑,但又不想去互联网卷,无解。
雨燕的经历,也引起了部分脉友的共鸣。有理科生背景的脉友评论,自己也对新的转换不太适应,还在艰难调整中。
或许,每份工作都是围城,出来的想进去,进去的想出来。对于此类转换上的不适应,脉友们调侃道,35岁的时候,你会感谢今天的英明决定;“上岸太早了,应该30多岁后尝够互联网的无奈和心酸再上岸,不然总觉得心有不甘,没有等到最后无法退场”。
也有脉友奉劝不到30岁就着手考公的打工人:“不是随时能上岸吗?拼个几年有危机了再说。杞人忧天,徒增烦恼。因为担心未来的变化,自己就不努力,选一个退路,美其名曰另有所求”,戳中了准备激流勇退者的心窝。
但更多的是在刷题备考路上的同行人:有的29岁,感觉自己卷不动了,在准备考公;有的担心35岁危机,29岁进高校去当老师,有的表示“真羡慕你,人生就这么回事儿,我都呆了十几年了就最近这几年真卷,卷的想逃离,老兄弟们都走了,我们也是时候了”。
除了考公外,考编也是脉脉上的热议话题。在脉脉的职场树洞等栏目中,大家也会分享例如教师编制的利与弊。
我来分享一下教师编的利与弊
树洞小友 前互联网打工人
一位昵称为树洞小友的脉友投稿,自己最近毕业考上了市里一个还不错的小学编制,目前已经工作一段时间了。从互联网辞职后,如今自己终于休息过来了。
这份工作在二线城市,试用期的工资是6.9k,扣完五险一金是4.5k左右,转正之后底薪还能加1千左右,然后也会有绩效,还挺高。每个月如果负责早自习、午自习,基本还有几百块的补助。
工作时间是855,基本没有周末加班,如果有考试,会有监考费,一天400多块钱的样子。这份工作不需要接触领导,平常除了其他老师,基本也见不到领导。老师之间挺好相处的,毕竟除了抢课,没有竞争关系。可支配的时间特别多,一天差不多两三节课,其余时间只要没有学生问问题,睡觉、玩手机都行。工作很轻松!
对树洞小友来说,弊端就是要接触很多人,特别是学生家长,遇见那种交给学校后两手不管的家长,真的没地方说理去。新老师会很累,各种教研听课开会手写备课读后感,但是熬过前三年就会好很多。小学老师成绩不大,但安全问题很重视,每次课间都提心吊胆,如果有孩子出现问题,老师就麻烦大了。而且小学生比较不听话,又爱闹腾,要时时刻刻盯着。
总之,“如果是那种喜欢安逸的,真的推荐可以来学校当老师,毕竟从互联网公司辞职以后,吃饭也香了,睡觉也准时了。”树洞小友分享道。
除了有幸上岸的脉友在脉脉上分享的心路历程,更多的是临近35岁“高压线”,在抉择或在备考的同路人。
临近35岁“高压线”,我们是备考同路人
35岁真的是大厂员工离场的“高压线”吗?大龄职场人有哪些危机感,他们又是如何规划自己的职业退路?这些问题,在整个行业环境发生变化或减速优化时,会尤其被重新思考。
史初 30+岁 阿里巴巴员工
每周日半夜都焦虑得睡不着。小p7一枚,未来怎么办。虚线带两三个人,马上35岁了,怕被淘汰,战战兢兢。
想过要去考公上岸(超龄了),读个博士去高校,去小城市(但没工作)。或者在本职工作上死磕,学技术、做管理、PUA然后晋升。太难了,人活着太累,最近在思考活着的意义。
有脉友劝他,心态要放好,总有人失败或成功,睡不着也解决不了问题。史初只能说,道理都懂,就是做不到,中年人的失败就失业,找不到工作了。
也有脉友感慨,得个病就释怀了。其实史初也有实际的感受,当时觉得死生之外无大事,但恢复健康之后,又开始拿命换钱。核心问题不解决,焦虑一直会在。假期的时候出去玩过几天,但玩的时候也不敢放松,自己不敢停,也不能停。在他看来,互联网不晋升就会被淘汰,如果能够进入体制内,感觉不晋升还可以躺平。
昆珊 30岁 前瓜瓜龙员工
昆珊从教培行业转行已经一个月了,马上月底要拿到赔偿款。下个月15号,她的新公司也要发工资。但心里总觉得不踏实,30岁的自己该怎么办?
世界尽头是考公,毕业三年都不想考公,现在准备买教材试试了。感觉女孩子到了某个身份节点变得更难。30岁,是否该生孩子?带孩子?但出来之后社会都变了。
谢林 33岁 某科技公司员工
谢林晚上睡不着,在脉脉上分享自己作为大龄考公人士的悲哀。
2021年省考已经落下帷幕,珠三角的考试,笔试第二、面试第一、总分第二,但差了0.6分未上岸。想查一下自己报考的岗位有没有公示,查到去年两名上榜人都是来自顶尖名校,虽然谢林的学校也比较好,但是焦虑却一下子拉满了。
又要开始准备新一轮考试,数着自己的年龄,还能考两年,不知道还能保持几次笔试160+,不知道自己还能往上提几分,也不知道最后落得个什么结局,焦虑得睡不着,不知道自己命运将落到何方。
郑欣 美团外卖员工 运营
郑欣一毕业就在互联网,差不多五年了,真心伤得不行,想回老家考公躺平了。不过,还担心以下几点。
1. 老公在北京工作还挺有发展的,感觉他也还想留在北京。自己回老家虽然开车一个多小时就到了,但肯定也聚少离多了。
2. 考公福利好是好,但工资也是真的低,怕自己承受不了工资降幅的落差,又不想花老公的钱,一想到自己要比较拮据的过日子就很痛苦,但和互联网的痛苦比不算啥。
3. 家里只有自己和妹妹两个孩子,爸妈没有退休金,妹妹还在上初中,未来父母养老的问题也不得不考虑。
正值“金三银四”跳槽季,也是各地考编考公季,来自大厂的你会选择原地坚守,还是努力上岸?
但无论他人的故事如何讲述,道路千万条,幸福第一条。正如脉友间的共识,莫听他人言,聆听内心声,“喜欢折腾就去折腾,想要安逸就接受安于现状后的结果,总之内心平静,哪种生活方式都可以”。(文中提及人名均系化名)




















用户评论(已有0条评论)